亚洲AV女人的天堂在线观看,欧洲有码中文字幕在线,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下载,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一区女同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2024年年會助力美麗中國共話綠色未來

2024-10-15 07:2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楊秀峰)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2024年年會助力美麗中國共話綠色未來

2024年10月15日 07:2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未來”“轉型”“合作”,在一場大咖云集的會議上,這三個詞被頻頻提及。

  10月10日—12日,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合會”)2024年年會在北京舉行。成立32年來,國合會立足中國、面向世界,圍繞中國和全球環境與發展領域重大問題開展研究,提出政策建議,為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和共赴綠色繁榮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合會年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嘉賓圍繞“開放包容創新合作,共建清潔美麗世界”的主題,就降碳減污、綠色轉型、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熱點話題深入交流和探討。

  關鍵詞:未來

  國合會年會舉行期間,記者在現場感受到,來自五湖四海的與會者,都是為了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而來。

  說到未來,不能不提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我們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血脈和根基。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的未來。

  生物多樣性保護正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國合會委員、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環境總司司長廷德爾發現,最近的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積極或正向的激勵機制越來越多。

  生態環境部部長、國合會中方執行副主席黃潤秋在年會上說,這些年中國實施了一系列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大舉措,率先提出和實施了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有效地保護至少30%的陸地,在這個區域里面,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74%的國家重點野生動植物種群都得到了有效的保護。除了生態保護紅線制度以外,中國還建立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設立了三江源、大熊貓等首批5個國家公園,建立了國家植物園。

  大家心中的未來是什么樣子?在國合會特邀顧問、世界經濟論壇執行董事梁錦慧看來,“生態文明”這個概念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對未來展開想象,它意味著我們建立跟自然的親密關系。她認為,城市是我們的神經樞紐,我們可以把城市看成人類創造與自然親密關系的一個空間。

  如何擁抱更美好的未來?在國合會副主席、中國氣候變化事務原特使解振華看來,要想解決我們所關注的問題,必須要建立一種系統的思維,不能就環境談環境、就氣候談氣候,而是要將全球環境問題與經濟、社會、能源、糧食、健康、生態、城市、農村、工業、農業以及未來作為一個整體,系統謀劃、統籌規劃,促進協同發展。

  今年9月,聯合國未來峰會通過的《未來契約》提出,要利用科學技術和創新的力量,為人類的未來做好準備。

  國合會中方首席顧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認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以數字化、綠色化為主要特征的新質生產力發展空前活躍,未來增長的新前沿已經初現端倪,科技創新正在為應對氣候變化、能源危機等人類社會重大挑戰探索新路徑。

  前不久,國合會組織了前往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考察的活動,國合會委員、紅杉氣候基金會總裁吳思緹對當地將可再生能源、能源儲能和綠色制造結合在一起的做法印象深刻。她說,從這次考察可以看到,未來應該到來了,至少未來在內蒙古已經到來了。

  關鍵詞:轉型

  無論是解決當下的環境問題,還是憧憬更加美好的未來,轉型,都是大家一致認同的實現路徑。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提出,各國要“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在能源系統中轉型擺脫化石燃料”,并且提出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較2022年提高三倍,加速從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的轉型。

  能源分布區域性差異是實現能源轉型的重要影響因素。共建清潔美麗世界,傳統能源地區的綠色轉型至關重要。在今年的國合會工作中,“中國傳統能源地區低碳轉型路徑與政策——以煤炭三角區為例”是一個專門的研究課題。

  中國的煤炭三角區,主要覆蓋內蒙古、寧夏、陜西和山西四個省份,這是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煤炭能源聚集區之一,這一區域去年的煤炭生產量達到了35億噸,占中國的73%、全球的40%。

  “煤炭三角區是中國重要的能源生產和外送基地,69%的煤炭都是調出到外省的,發電量的35%輸送到外省。煤炭三角區為國家能源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實現‘雙碳’目標的形勢下,面臨著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空氣質量改善、經濟發展的三重挑戰。這一區域的轉型對中國乃至全球實現碳中和都具有重要意義!眹蠒瘑T、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建議,成立煤炭三角區低碳轉型協調機制,建立零碳電力產業貿易特區,設立煤炭三角區低碳轉型基金,促進這一區域綠色低碳轉型。

  近年來,在能源轉型方面,中國下了許多功夫——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從十年前的67.4%下降到去年的55.3%;累計完成北方地區3900萬戶的清潔取暖和散煤治理改造;新能源公交車占比由十年前的不到20%提高到去年的80%以上。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7月底,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已經達到12.06億千瓦,是2020年底的2.25倍,提前6年實現了向國際社會承諾的裝機容量的目標。

  “低碳轉型是唯一的選擇。”解振華說,“阿聯酋共識”指明,近期應對氣候變化的方向和道路就是到2030年將全球可再生能源產能增加2倍,能效提高1倍。中國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國家戰略,納入了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建立了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這涉及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各個地方,現在大家都行動起來了,而且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挪威奧斯陸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哈爾沃森表示,中國在綠色轉型方面已經取得很多成就,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也給世界上其他國家帶來更多的啟迪和思考。中國在這方面的成績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期,甚至超出中國自己的計劃,不管是在電動汽車的生產方面還是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方面都是如此。

  關鍵詞:合作

  怎樣更好地保護環境?如何加快綠色轉型?怎樣實現更可持續的發展?在國合會年會上,“合作”是大家給出的答案。

  德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護、核安全與消費者保護部國際政策司副司長希爾特說,面對自然、氣候以及污染等方面的挑戰,選擇怎樣的解決方案十分重要,落實全球協議不能再浪費任何時間了。

  哈爾沃森也舉例說,沒有全球的行動,全球塑料污染到2040年將翻倍,會給地球以及人類的健康帶來巨大的影響。

  “在全面做好國內工作的同時,我們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建設性參與全球環境與氣候治理,為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作出重要貢獻。”黃潤秋說。

  在全球環境治理中積極推動國際合作,中國是行動派。

  近年來,中國深入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與其他共建國家、國際組織簽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正式發布《“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北京倡議》,推動打造投融資溝通合作平臺,并提供務實解決方案。實施綠色絲路使者計劃和“一帶一路”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計劃,與42個發展中國家簽署52份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諒解備忘錄,累計為120多個國家培訓生態環境管理人員3000多人次。

  合作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科技界也已行動起來。國合會委員、中國科協黨組成員兼國際合作部部長羅暉說:“我們在與國際科學理事會合作的基礎上發起設立了‘城市環境健康科學計劃’,與聯合國減災署合作建立了‘數字減災科學計劃’。我們還推動世界各國的科技界和中國的科技界一起聯合發起一些專業的國際組織,包括海洋負碳國際組織、世界碳中和學會,還有國際環境科學學會等,希望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共同行動起來,為可持續發展貢獻科技界的智慧!

  談到國合會時,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施泰納說,國合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平臺,已經有數十年的發展歷史,我們所處的時代在環境乃至全球合作議程方面,都需要這樣一個平臺。本報記者 劉發為

(責任編輯:楊秀峰)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