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2日電 題:健康如何優先?從一組數據看我國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記者董瑞豐、田曉航、顧天成
群眾能否更好地就近看病就醫、看上好中醫?防范傳染病如何做到“早發現”?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衛生健康系統怎樣來“落地”?
國新辦12日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有關負責人回應社會關切,用一個個數據講述我國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進程。
以基層為重點 2100多個縣建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
把縣、鄉、村的醫療資源整合、打通,才能更好實現“一般的病在市縣解決,日常的頭疼腦熱在鄉村解決”。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發布會上表示,至8月底,已有2100多個縣建立了緊密型縣域醫共體。
“以基層為重點,為居民提供就近就便的醫療衛生服務。”雷海潮介紹,今年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導各地加快推進影像、檢驗、心電診斷等資源共享中心建設,推進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結果共享互認,群眾在基層就能享有同質化檢查診斷服務。
同時,以人員下沉為核心,加快推動醫共體內人員、技術、服務、管理等資源下沉,開展巡回醫療和巡診派駐,把優質資源和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
“到明年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要覆蓋90%以上的縣,緊密協同程度進一步提升。”雷海潮說。
疾控體系重塑初見成效 隊伍人數達到30.5萬
截至2023年底,全國疾控、監督專業隊伍人數達到30.5萬,較2019年增長了14%;疾控專業隊伍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占比達到61.7%;中國疾控中心高級專業技術崗位比例增至55%……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疾控專業隊伍力量持續加強。
“疾控體系重塑初見成效。”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王賀勝說,目前各級疾控局已掛牌成立,布局建設15個國家區域公共衛生中心,基本建成上下聯動、功能完備的疾控工作體系。
加強監測預警、做到“早發現”,是有效防范和化解傳染病疫情風險的第一道關口。王賀勝介紹,在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方面,目前我國所有省級和90%的市級疾控中心具備核酸檢測和病毒分離能力,國家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隊今年年底將達到25支,基層傳染病應急小分隊實現市、縣全覆蓋。
同時,我國正加快推進傳染病監測預警與應急指揮信息平臺建設,在多地試點基礎上,將傳染病智能監測預警前置軟件部署到全國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推動醫療機構和疾控機構間的傳染病信息有效對接。
中醫藥跑出“加速度” 全國約有9.3萬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
中醫藥在疾病預防、治療、康復中具有獨特優勢。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國家中醫藥局局長余艷紅說,“十四五”以來,我國中醫藥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
建設27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中醫項目,布局35個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遴選1158個國家中醫優勢專科,支持130個地市級中醫醫院建設中醫特色重點醫院……發布會數據顯示,我國中醫藥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基本建成了優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體系。”余艷紅說,2023年,全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約9.3萬個、總診療人次達到15.4億,分別較2020年增加29.2%、67.4%。我國已基本實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中醫館設置全覆蓋。同時,一體推進中醫藥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也取得新成效。
“評估顯示,‘十四五’規劃中的15項主要發展指標,3項已經提前完成、其余指標全部符合預期。”余艷紅表示,下一步,國家中醫藥局將聚焦“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進一步全面深化中醫藥改革,更好服務健康中國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