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4日訊(記者 馬常艷)我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目標的實現會否“壓低”中國經濟增速?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近日在做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深談》節目時,對這一問題作了回應。
盛來運表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政府為應對氣候變化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和客觀要求。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右)做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深談》節目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王巖攝
我國的能源資源比較稀缺,石油儲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原油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70%,鐵礦石對外依存度也已經超過80%。盛來運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我國要實現經濟現代化,要使中國經濟規模繼續擴大,不能依靠超規模的資源投入,必須走內涵型發展道路,必須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必須加快經濟發展轉型。
“對于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工業化進程尚未完成,人均GDP剛剛突破1萬美元,一方面要實現現代化,另一方面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壓力和挑戰前所未有。”盛來運說。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做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深談》節目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王巖攝
盛來運指出,從短期來講,碳達峰、碳中和會對經濟轉型帶來巨大挑戰,尤其是對一些產業結構比較單一的資源型地區帶來更大的壓力。但是,碳達峰、碳中和也將創造新發展機遇,催生新產業新業態,并推動技術創新和生產方式、消費方式的轉型。只要抓住機遇積極應對,中國經濟會攻堅克難,實現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發展。
(責任編輯: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