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1日訊(記者 馬常艷)近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財辦原副主任楊偉民做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深談》節目。在訪談中,楊偉民詳解了“十四五”規劃的重要意義,以及“十四五”規劃綱要中的新提法。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財辦原副主任楊偉民(右)做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深談》節目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裴小閣攝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備受關注。在中國經濟社會生活中,“規劃”為什么這么重要?黨和政府為什么要花這么大精力來制定五年規劃和發展藍圖?
楊偉民分析,五年規劃在我國治國理政體系當中處于重要的位置。五年規劃第一個功能和作用是凝聚社會共識。雖然在規劃的編制過程中,直接起草的人并不是很多,但經歷了廣泛聽取意見的過程。各級政府、各個部門、各個市場主體都奔著一個方向努力,有利于國家戰略目標的實現。
第二個功能和作用是實現國家戰略目標。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制定和實施了八個五年規劃或者計劃,分別為“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前四個五年規劃都圍繞著一個共同目標——小康生活,后邊的四個五年規劃目標也是小康,但從小康生活變成了小康社會。“十四五”規劃是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第一個五年規劃。
第三個功能和作用是實實在在地促進國家發展。規劃不僅僅是一個經濟發展的規劃,實際上是“五位一體”“四個全面”,包括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十四五”規劃目標當中,人民生活目標超過三分之一,更多地關注怎樣讓人民生活更有品質,怎樣提高人民生活。規劃既包括經濟怎么發展,結構怎么優化,城鄉區域怎么協調,也包括人民生活怎么改善,文化怎么發展,科技怎么創新,是促進國家各方面發展的規劃。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八個五年規劃的實施,確實實現了國家的戰略目標,也確實促進了國家的全面發展。規劃的功能和地位決定其重要性,它關系到每一個人,所以每一個人都關心,每一個企業都關心。”楊偉民說。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財辦原副主任楊偉民做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深談》節目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裴小閣攝
該如何理解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這“三新”?三者之間的邏輯關系是什么?楊偉民說:“在新發展階段,我國仍然要堅持發展,而發展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在當前國際環境、新發展目標下,要找到一個更加正確、可靠的路徑,就是要構建新發展格局。”他認為,“十四五”規劃的基本邏輯就是“三新”——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
楊偉民分析,這三者實際上是緊密相連的一種關系,新發展階段是在哪里奮斗的問題;新發展理念是向新的目標邁進,按照什么樣的理論來指導發展的問題;按照新發展理念來指導發展,必然要構建一個新發展格局,才能夠實現新發展階段確定的目標。
那么,“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有哪些新說法和新提法值得更多關注?楊偉民指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的新提法很多,比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統籌發展和安全”“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等等。這些新提法是從“三新”這個大邏輯出發提出的,不是隨隨便便提出的。
“比如說,‘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句話,為什么過去不講現在要講,是因為我們新的目標要實現現代化,現代化包括人的現代化,如果收入差距太大不僅不符合發展目標,也不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楊偉民說。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