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在江西省豐城市袁渡鎮豇豆育種基地內,洪鑫種業有限公司(下稱“洪鑫種業”)育種人員袁曉云正頭頂烈日,仔細察看豇豆的長勢,努力篩選發掘出具有高產、優質、抗病等性狀的可利用優異種質資源。
“現在地里長的是‘黃金春秋’,該品種適應性好,抗病性強、穩產高產,產量可達每畝3000公斤至4000公斤,深受農戶喜歡。”袁曉云介紹。
不僅洪鑫種業能選育出優良品種,在袁渡鎮豇豆種子產業園里還有另外37家同樣優秀的豇豆種子企業。據悉,該產業園豇豆種子年銷售量突破500萬斤,占據了全國豇豆種子三分之一以上的銷售市場。
選優豇豆種子是江西打好豇豆農藥殘留突出問題攻堅戰的有力舉措。去年農業農村部將豇豆農殘突出問題攻堅治理工作列為重點任務之一,作為全國豇豆主要產區之一,江西肩負著保障豇豆安全的重要使命。江西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走基層、入田間、訪農戶、查農情,聚焦治理重點環節,堅持問題導向,豇豆農藥殘留突出問題攻堅治理專項行動全面鋪開。
立良制構建“數據網”
豇豆是百姓餐桌上常見的蔬菜之一,人均消費量大,但因豇豆花果同期、采摘間隔短,加之豇豆種植戶耕地碎片化、生產散,生產中易因農藥使用不當出現殘留超標的問題,給豇豆治理帶來了挑戰。
如何破題?通過調查摸底收集種植信息,建立豇豆主體名錄,是江西省抓組織環節、夯實豇豆農殘治理基礎的有效舉措之一。
“2023年全省種植豇豆主體2007家,面積合計6123.58畝。現有在田種植戶897家,面積合計2943.22畝。”江西省農業農村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副局長萬華介紹,江西豇豆種植面積廣,以散戶為主,為全面摸清全省所有豇豆生產環節中重要主體信息,利用江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大數據智慧監管平臺,開設豇豆專區,再協調所在區域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監管員、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深入鄉村農戶、田間地頭進行精準摸底調查工作。
萬華表示,此舉不僅精準落實豇豆種植區域,形成豇豆種植分布“一張圖”,為豇豆農殘的有效治理奠定基礎,還能減輕基層監管人員不足的壓力,成為動態監測豇豆生產環節的重要主體。
在高安市石腦鎮的“心連心化肥”農藥店,玻璃柜臺和立式展柜里陳列著琳瑯滿目的農藥。自打清晨開門營業,前來購買農藥的顧客就絡繹不絕。
“購買農藥,請出示身份證,方便我們記錄信息。”該農藥店負責人周鐵江介紹,對照石腦鎮2024年豇豆種植主體名錄,建立銷售農藥臺賬,記錄購買日期、品種、數量等信息,并將信息及時上報至市農業農村局,將其列為重點關注對象,從源頭避免過量購買、施用農藥。
明確責任,才能守土有責、守土負責。江西各地還結合實際,制訂工作方案,成立工作專班、包片專家組及豇豆農藥殘留突出問題攻堅治理領導小組,壓實工作責任,全面推進豇豆農殘集中治理。
推良技密織“安全網”
受傳統栽培、防治等觀念影響,豇豆種植戶為減少病蟲害損失,提升效益,重產量不重質量,“見蟲打蟲,見病打病”思想嚴重,綠色防控意識不足,導致亂用藥現象普遍。
農民出題,專家攻關。
走進豐城市袁渡鎮河壟村春豇豆示范區,雖已進入種植收尾期,但豆秧上仍掛滿了青綠的豇豆,豆身細長、表面光滑。
“河壟村采用新技術種植豇豆,有效防治病蟲害,降低農藥使用量和殘留率,農藥減施效果顯著,豇豆產量有所提升。”豐城市農業農村局植保站站長張露說,對照示范區和對照區農戶豇豆病蟲害防治情況,畝化學農藥使用量(折百量)平均減少30.24%,豇豆病蟲害損失率降低5.24個百分點,平均每畝節本增效1142.3元。
豇豆產量和效益的提升,秘訣在于綠色種植。20畝示范種植的豇豆,是在豐城市農業農村局植保站指導下,采用豇豆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通過安裝昆蟲性信息素交配干擾釋放器裝置、種植天敵棲息植物、搭建“全包圍式”防蟲網等綠色防控措施,防治豇豆薊馬、斜紋夜蛾、豆莢螟等害蟲,減少化學農藥使用。
種植成本更低,生態和社會效益更顯著,示范區也取得實效,張露特別興奮。興奮之余,她和團隊開始思考如何進一步推廣豇豆種植生物防治技術。
河壟村春豇豆示范區在江西省不是個例,近年來,江西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牢固樹立“公共植保,綠色植保和科學植保”理念,大力推行生態調控、健康栽培、生物防治、理化誘控、生態調控、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措施,全省建設豇豆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區11個,示范面積141畝。
新技術的推廣加快了新思想的轉變。為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江西把宣傳發動、輿論造勢貫穿于豇豆農藥殘留突出問題攻堅治理工作的各領域和全過程。一方面,重點對豇豆主產區的種植戶、農資店主等廣泛宣傳農資識假、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以及《農藥管理條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另一方面,對農藥經營者開展集中培訓,以自我提升、主動作為的方式推進規范農藥經營行為。2024年針對豇豆種植主體、農藥經營主體舉辦培訓班181期次、培訓8384人次。
嚴監管強化“追溯網”
“嘀——”用手機一掃每束豇豆上的二維碼,跳出來的承諾達標合格證上,豇豆種植主體、聯系方式、產地、檢測參數等信息一目了然。
在高安市上湖鄉赤星村豇豆種植基地內,10多名工人穿梭于豇豆大棚間,將采摘好的豇豆打包成捆,并貼上可溯源的二維碼標識。該基地標準化種植的豇豆全部帶“身份證”新鮮上市,用手機一掃每束豇豆上面的二維碼,就可溯源求證。
“要想了解你所買是豇豆是否安全,只要掃一下每束豇豆上的二維碼就行。”高安市眾合農業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王仁華說,掛上二維碼的豇豆必須承諾常規農殘不超標、不使用禁限用農藥和非法添加物等,方便消費者放心選購。
這個溯源二維碼從何而來?為何如此重要?
“這是江西嚴抓豇豆質量安全的重要舉措之一,推進承諾達標合格證‘四必鏈兩鼓勵一查詢’開具模式。每次豇豆采摘上市前,安監員檢測合格后才向種植戶發放承諾達標合格證,沒有合格證豇豆就無法進入市場,對于農戶和收購商來說都是一種外在約束。”萬華介紹,使用追溯標簽二維碼方式,將源頭生產主體及相關環節主體責任關聯起來,形成源頭可溯、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督促各環節主體落實質量安全責任,有效解決豇豆質量安全問題。
與此同時,江西把嚴格執法監管作為豇豆治理的重要抓手,始終堅持問題導向,采取分級監測、分區抽檢、分類檢測的方式,加大豇豆抽檢數量和頻次,加強巡查巡檢。針對監測中豇豆禁限用農藥檢出和常規農藥殘留超標等問題,聚焦收購環節,加大監督抽查力度,強化檢打聯動、行刑銜接,該移送的一律移送,該銷毀的堅決銷毀。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出動執法人員14400余人次,檢查生產企業、合作社等1400余家,抽檢農藥產品512個,立案查處涉豇豆案件5件。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江西從豇豆生產,到農藥經營,再到豇豆銷售全過程、全鏈條監管,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