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5日訊(記者 胡曉晶 馮虎)“資本市場的資產價格變動,是國民經濟的‘顯示器’,不是‘晴雨表’。”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深談》節目采訪時表示。吳曉求認為,晴雨表本質是溫度計,能夠短時間內顯示溫度大小,資產價格的短期變動并不能體現國民經濟的運行狀態。
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右)做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深談》節目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巖攝
吳曉求指出,資本市場的資產價格變動需要通過長期觀察。證券市場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部分,證券市場中股市變動并不能反映經濟的運行狀態,股市的變動有時只是停留在一個基本的判斷上,需要從一個長周期的角度看資產市場、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的密切關系。
目前在社會上有一種觀點,認為股市和樓市兩者之間存在一種“翹翹板效應”。對此吳曉求認為,從現象上看股市和樓市存在“此消彼長”的情況,股市和樓市作為目前兩個重要的投資渠道,存在一定的替代關系,但股市與樓市各有其內在的特征及規律。
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巖攝
“目前房地產要求‘房住不炒’,是非常正確的。樓市價格很高,體現在虛擬財產增加了,但沒有實質意義。”吳曉求稱,老百姓手上資金量在不斷增加的同時,需要政府部門增加投資渠道,讓老百姓通過股票、債券、國債等金融產品獲得收益。
(責任編輯:何欣)